您好,欢迎来到榆林市开放大学!今天是:2024年12月22日 01:05:36
今日浏览:8251 总访问量:13889848
解放思想
信息搜索
当前位置 > 解放思想 > 学习资料
系列评论之二:留住青山寄乡愁

发布时间: 2017-6-19      文章来源:

留住青山寄乡愁

——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优化环境大讨论系列评论之二

俞平

“煤挖完了怎么办?”

“如何跳出‘资源诅咒’陷阱?”

毛乌素沙地、黄土高原记录着榆林人民60年“北治沙、南治土”的艰难历程,本就脆弱的生态很难承受资源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、水位下降、植被枯死、村庄荒弃……

资源开发“盛宴”之后,谁来承受“一地狼藉”的落寞和“满目疮痍”的疼痛?我们不能因为资源富集反而失去故乡和田园,让乡愁无所寄托。

在榆林4.3万平方公里国土上,煤炭储量1490亿吨、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、石油储量3.6亿吨、岩盐探明储量8854亿吨,矿产资源开发价值约占全国1/3,陕西95%。2016年,榆林全市生产原煤3.6亿吨、原油1092万吨、天然气159.7亿立方米,分别约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1%、5%、12%。从1998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启动建设至今,榆林按照“三个转化”总思路“大上项目、上大项目”,有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榆林,建成超百亿项目11个,已经成为国家“西煤东运”的源头、“西气东输”的腹地、“西电东送”的枢纽。

成绩值得展示,问题不容忽视。建设“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”,生态环境是永续发展的基础、根本,能源化工基地是最重要的依托与支撑,只有产业创新转型与生态保护治理并重,才是两者协调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共享发展的唯一出路。

留住青山寄乡愁,就是要保证一方水土能够养一方人。要深入贯彻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,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,用“五新”理念,把榆林打造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。用发展的眼光认识问题,用理性的思考应对挑战,让更多的成果惠及群众,让榆林城乡成为一体化的宜业乐土、幸福家园。

留住青山寄乡愁,就是要用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。能源初级产品输出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,更谈不上高端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,坚决不能简单地拿资源换GDP,坚决不能用生态环境的“老本”“血本”去换增速、换排行。要按照“国际一流、国内第一”标准,瞄准国际国内以煤化工为主的前沿水准,系统地完整地规划煤油气盐等资源序列开发和新能源培育,确保策划设计到位,实现和世界最先进的理念、技术、管理、经验对接。要研究能源化工全产业链条中有效控制资源开采前端、促进后端深度转化的管理体制机制,约束煤炭等资源开采的规模和强度,引导和推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走向产业集群化、产品高端化。要加快科技创新、人才引进,破解体制机制难题,把中省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使榆林老百姓在资源开发中获得更普遍、更实惠的利益。

留住青山寄乡愁,就是要走出一条经济循环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路子。要严格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责任,坚持谁开发、谁保护,谁破坏、谁治理,督促企业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,决不允许旧债未还又欠新账。要用辩证法审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,坚持开发中保护、保护中开发,在全面调查掌握市域内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,总结成功做法与经验,寻找资源开采强度与生态承受力之间的平衡点,研究生态自然恢复周期,借鉴或引进可复制的治理模式、治理路径。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研究出台一套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投资机制,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和环境准入制度,构建起从矿区到园区到企业无缝对接的循环生产流程,形成从开采到转化到尾气废渣综合利用“吃干榨净”的完整产业链,破解企业自身效益与生态保护对立的难题。

发展为了370万榆林人民,发展依靠370万榆林人民,这是榆林一切工作的出发点、落脚点。让资源富集转化为百姓富裕,让资源开发换回良好生态,才是对现实负责、对子孙负责、对组织负责、对历史负责。